新闻咨询
新闻咨询

综合管廊4.0 时代:中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最高目标!

来源: 责任编辑:科立 阅读量:1683 发表时间:2021-08-31

束昱谈综合管廊的国内外发展


同济大学教授,现为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球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会理事长,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和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标准等方面的先行研究和开拓创新者,国内外著名城市地下空间与人居环境研究专家。


作为“中华第一沟”(1994年上海浦东张杨路共同沟)的课题研究与工程设计技术总监以及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2012)的主审,束昱可谓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研究与实践的先行者。他参观考察过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及我国很多城市地下空间及综合管廊项目,在城市地下空间及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入研究。近日,记者采访了束昱,听他讲述综合管廊在国内外的发展。


记 者:请您谈谈综合管廊的用途和建造方式。


束 昱: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地区称“共同管道”),就是城市地下市政管线集约化铺设的综合走廊。如果每座城市都建有综合管廊,“马路拉链”基本就可以绝迹。


综合管廊按其功能可分为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干支混合管廊及缆线管廊。综合管廊建设涉及法制建设、标准建设等国家层面的问题,要厘清各类市政管线入廊的特点,综合考虑抗震、人防、消防、防涝等综合防灾相结合问题,还要思考与轨道交通、防洪排涝、城市双修、地下空间等多项专业规划的衔接问题;思考绿色材料、工艺、技术等科技集成创新问题,大数据、物联网、BIM、GIS、机器人及智慧运维平台等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如何集成应用到综合管廊的全寿命周期运维管理问题等。


综合管廊的建造方式多样,常见的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盾构法、顶管法、预制拼装法也很常见。1933年,苏联在莫斯科建设综合管廊时,就率先采取预制拼装工法,开创了国际先河。


记 者:国外综合管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束 昱:纵观世界综合管廊建设,政府重视、规划先行、法制保障、科技创新都是十分鲜明的特点,而综合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新城核心区等区域。工业革命开始最早的地方,综合管廊建设起步也最早。


1833年,法国巴黎为了解决地面污染、污水排放及市政管线的敷设等问题,提高环境质量,开始兴建“排水道+市政管线”的混舱型综合管廊。到目前为止,巴黎已经建成总长度约2400公里、系统较为完善的地下排水道及综合管廊网络。19世纪,德国汉堡也开始建设综合管廊,后来在全国流行开来。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的运行实践表明,其具有运营总体成本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优势。


20世纪,日美大兴综合管廊。日本于1926年在东京都开始共同沟(综合管廊)建设试点,1963年颁布《共同沟特别措施法》,至2001年已建成600余公里的共同沟,并形成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与管理法规。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震区共同沟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


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综合管廊的研究,1971年开始建设综合管廊,较具代表性的为纽约市的爱迪生市政管线隧道。该综合管廊长约1554米、高6~7米,收纳有345千伏输配电力缆线、电信缆线、污水管和自来水管。


此外,1933年,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综合管廊。1953年,西班牙在马德里修建综合管廊,还有斯德哥尔摩、巴塞罗那、纽约、多伦多、奥斯陆等城市,都建有较完备的综合管廊系统。


在世界管廊建设180多年的历史中,创新是贯彻始终的词汇,主要体现在理念创新、体系创新、功能创新、工法创新、材料创新、运维创新等方面。东京临海副都心的综合管廊规划建设,重构了道路地下市政管网规划铺设及综合管廊的干支缆体系,科学有效地实现了污水、垃圾、燃气等9类管线入廊及对每座建筑配管配线,很好地实现了各类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的安全高效运行。


国外综合管廊已经经历了“下水道+市政管线+人工巡检”的综合管廊1.0 时代,“预制+多舱+市政管线+人工巡检+分项检测”的综合管廊2.0时代以及“与地下街、地铁、地下道路、地下雨水调储池等整合建设+人工巡检+分项自动监测”的综合管廊3.0时代。


记 者: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处于什么水平,将如何发展?


束 昱:我国城市综合管廊探索性建设始于1959年天安门广场,长千余米、内宽3.4米的廊道内敷设热力、电力、通信、给水四种管线。199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设了一条大规模、长距离的现代化综合管廊——张杨路共同沟(被业界美誉为中华第一廊)。该综合管廊属于支线管廊,布置在张杨路两侧,总长度11.125公里。随后,在北京中关村、广州大学城、青岛高新区、上海世博园等新区进行了试点建设。自2015年国家开始全面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后,综合管廊建设进入新阶段。截至2016年12月20日,全国已累计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5公里,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记 者:作为地下管廊方面的专家,您认为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应该如何建设?


束 昱:我认为中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开创“国际先进+中国创造”的“体系完整+近远结合+整合一体+科学经济+安全防灾+绿色建造+智慧运维+永续发展”的综合管廊4.0 时代。


当前,各地正在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进入城市双修与更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阶段,我认为应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地下综合管廊、地铁、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场、地下街及综合体等统一纳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做好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城市防灾、智慧城市、棚户区改造、城市双修等专项规划的统筹衔接与多规合一,将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地下道路,城市生命线系统、城市综合防灾系统,与人防工程、既有地下空间设施的更新改造融为一体,打造城市高品质的地下世界。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城市地下空间及综合管廊的工程技术与装备也急需研究与创新。如土壤修复与再生技术、暗挖技术与装备、绿色材料与工法、运营管理与维护都有提升的空间。像新型深层盾构与顶进技术装备、预制装配式构件与机械化施工、“大数据+物联网+BIM+GIS的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等全生命周期智慧化运维为管理部门、专家学者、企业提供了创新施展大舞台。


QQ在线咨询